“动起来”的思政课入脑入心
从课堂上走出,从书香中走出来,到田间地头,到寻常人家,感受劳动实践的魅力,感受万家灯火的温馨,这样的思政课谁不爱?
思政课“动起来”才入脑入心。书本知识是高度浓缩的,甚至有些抽象化的内容,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不易理解,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年暑期,共青团都江堰市委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泛组织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把课本知识搬到实践中去,让广大学子印证学过的内容,如此鲜活的实践,如此“动起来”的思政课,更容易让人入心入脑。
思政课,说到底是立德树人的工作,是有效发挥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重要育人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思政课主要是关于思想方面的工作,而思想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今社会,青少年获得价值观念的渠道越来越多元,我们思政课教育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兼容并蓄,就有可能把青少年推向其他的渠道,我们就不能很好地把牢这个思想的主阵地。
让思政课“动起来”需要匠心独运。“动起来”的思政课需要耗费更多的人财物力,比如学校要有更优化的课程设计和更齐全的保障措施,而老师们要走出舒适区,要探索更适合现代青少年的教育方式。事实证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越灌输越空白、越说教越逆反,让思政课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为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要匠心独运,把有知、有质、更有智的“动起来”的思政课讲好。
“动起来”的思政课知易行难,但事在人为。“动起来”的思政课不是非要到田间地头,而是说要别开生面、别具一格,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只要老师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创造性教学,再枯燥的课程也能散发巨大的魅力,因此老师的责任心是确保思政课有意义且有意思的重要前提。同时,相关部门要为教学创新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保障,形成良性的教学环境。
希望更多思政课“动起来”,去滋养青少年的心田,去浇灌美好的未来。(都江堰评论员 杜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