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金色字体.png
  • 金色字体.png
中国文明网| 红星新闻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教好思政课 做好“摆渡人”

发表时间:2024-11-29 12:44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思政课就像一扇门,打开它就能见到阳光。”朱建平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讲,上好学好思政课,能将个人理想更好地融入强国大梦想,必将会受益终身。作为一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余年的教师,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建平谈起思政教育,总是满怀激情。(1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因为思政教学出色,北方工业大学的朱建平教授被北方工业大学授予“北方匠人”称号;也因为他的思政课能够指引人生的方向,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摆渡人”。最难能可贵是,朱建平教授在谈起思政教育时,竟然还能保持着激动的心情,这也充分说明,他对思政教育是真爱。

  在传统认知中,思政课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如果让大学生投票选出他们心中最不喜欢的课程的话,思政课大概率会在其中。因为对于这门课程,人们普遍存在应付的心理,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业拿到学分,各自欢喜。于是很少人在意思政课的质量怎么样、课堂活不活跃,教学者照本宣科,学生左耳进右耳出,考前临时抱佛脚突击即可。试想,这样的课程如何不枯燥?

  思政课是启发心灵的教育,而不是学分的“提款机”。在朱建平教授看来,思政课不能强“塞”,要学会妙“传”,如此才能让学生“买账”。教毛泽东思想,你不能只教书本上的内容,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具体的革命实践;教邓小平理论,你要能够把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开创者精神传达出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教死书、死读书,只能把优秀的课程糟蹋,挖掘不到黄金,更启迪不了灵魂。

  思政课教育见成效,关键在教师。没有枯燥的课程,只有枯燥的教学方法;没有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只有不愿意认真教学的老师。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所以教出七十二贤人。朱建平教授深知“若欲与人一碗水,自身须得满桶盈”的道理,在多年教学中不断“充电”,创新教学方法,让思科政课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于是总能从年轻人眼里看到求知的光,也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幸福感觉和成就感。因此,思政课老师要真正把自己当成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摆渡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老师品味到真理的味道、感受到真理的力量!(都江堰评论员 杜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