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风景需要“文明默契”
文明是旅途中最美的风景。今年以来,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指导下,市级各部门单位和23个区(市)县纷纷开展“文明观赏”主题活动,邀请市民朋友化身文明使者,以身作则,让“文明观赏”种子深入人心,让“文明观赏”之花处处绽放。(7月19日 成都文明网)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是一个既主观又客观的问题。因为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种评判,他们因知识结构、成长环境、所处位置等不同,而秉持不同的审美,但是美与丑的界限并非模糊不清,他们之间有基本的衡量标准,一旦突破,美与丑就会相互转化。
人与自然和谐,处处皆美景。在绿意盎然、百花盛开的季节,你做个远观客,与春色融为一体,你的每一次呼吸,都交融着自然的气息,每一次踏步,都紧扣地球的律动;但是你若“有花堪折当须折”,你若攀爬破坏,这就是煞风景,是违背自然。文明的默契被打破,美景被破坏,人也变得丑陋不堪。
“默契”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能可贵的状态,也是文明社会的必需品。朋友间没有事先商量,却能够脚步一致、向着一个方向和目标前进,这是默契,让人愉悦。陌生人之间何尝不需要这种默契呢?看风景时不折枝、不踩踏、不攀爬,看电影时不迟到、不喧哗、不走动,斑马线上不逆行、不抢行、不闯行,这就是文明的默契。此时无声胜有声,无需声嘶力竭的劝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都是彼此的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汴之琳的诗之美胜在意境,而这种意境的源头是互相配合、彼此成就。人与自然有默契,人与人之间亦要有默契,我们都是彼此的风景。成都的“文明观赏”主题活动,就是在培养群众对美好风景的默契。美好的事物是稀缺品,需要我们用心呵护,而以敬畏之心保持文明的姿态就是对美好事物的最好呵护。
全社会需要培养“文明默契”。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的行为也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人与景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协调,这些美好的事物皆因我们每个人都能坚守底线。因此,我们要做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维护者,让美的事物更美、让丑的事物向美好转化,心中始终保持文明之默契,为美好而努力、为美好而奔赴!(郫都评论员 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