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分享“百千万工程”基层理论宣讲经验,进一步做好“百千万工程”宣讲工作对接,7月11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百千万工程”基层理论宣讲结对对象佛山市、肇庆市共同举办“百千万工程”宣讲经验分享及工作对接座谈会。佛山市、肇庆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与佛山、肇庆两地“百千万工程”宣讲代表,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千万工程”教师宣讲团和研究生宣讲团代表共30余人参加座谈。

“百千万工程”宣讲经验分享及工作对接座谈会现场。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关锋教授首先致辞,他简要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情况,对佛山、肇庆两地宣传部领导和“百千万工程”宣讲代表的莅临表示欢迎,希望通过这次座谈会,充分交流“百千万工程”理论宣讲经验,找准“百千万工程”理论宣讲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点,共同推进宣讲工作。
肇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委讲师团团长梁凌宇介绍了肇庆市“百千万工程”宣讲的做法和经验。肇庆市委高度重视“百千万工程”宣讲工作,市委书记专门作了批示,宣讲工作由市委副书记牵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主抓,制定了详细的宣讲工作方案;强化宣讲队伍建设,组建了由高校和党校教师、县(区)领导干部、帮扶队成员、基层党员干部组成的宣讲团;抓好基础工作,根据实际,在宣讲中突出“百千万工程”的知晓率和认可度,注重宣讲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有效性,宣讲中突出“四个讲清楚”,即讲清楚“百千万工程”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对标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和政策解读需求,分层次开展、分步骤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大榕树下的宣讲”“操场宣讲”等。肇庆“百千万工程”宣讲常态化、制度化方向推进。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麑、肇庆市四会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江韡、肇庆市怀集县连麦镇副镇长余娟、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检察院五级检察官助理朱庭杏、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人民政府党政和人大办副主任朱俊儒分别分享了“百千万工程”理论宣讲的心得体会。
赵麑强调,搞好基层理论宣讲,要把握好“准”“透”“活”“新”“正”五个方面。“准”就是要把理论理解准确、讲授准确;“透”就是要理论讲解透彻,用透彻的理论说服人;“活”就是要让理论走进群众的生活世界,结合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村情,不讲生硬的官话套话;“新”就是要用最新的鲜活的理论和材料,做到理论常讲常新;“正”就是要立场要正确,坚持正面引导。总的来说,基层理论宣讲要做到讲人话、切热点、有态度。
余娟认为,“百千万工程”宣讲要把握好“纵”和“横”两个方面。“横”的方面,宣讲员要会写宣讲稿,写不是抄,而是要在熟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鲜活的文字表达;“纵”的方面,既要吃透党的创新理论和上级政策,还要开展调研,吃透下情,上下结合,用老百姓的听得懂的语言讲授党的理论和政策。比如,肇庆市把“百千万工程”宣讲同肇庆“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宣讲结合起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江韡认为,“百千万工程”宣讲要把握好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三个问题。“谁来讲”方面,四会市组建了20多人的宣讲队伍,这些人是从各行各业中挑选出来的,理论素养较高、对理论宣讲有浓厚兴趣,为“百千万工程”宣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讲什么”方面,基层宣讲要重点讲故事,会讲故事,讲身边的故事,这样听众才会有同感,才会打动人。宣讲员讲别人的故事,很多讲不出味道。“怎么讲”方面,既要有传统的讲授方法,也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短视频等途径和方式,四会推出了几个短小精干的“百千万工程”视频,得到各方肯定,传播效果很好。
朱庭杏结合法治宣讲谈了“百千万工程”基层宣讲的看法。她认为,基层理论宣讲要关注热点问题,根据对象特点选择宣讲主题,语言表达要深入浅出,把故事和案例讲好,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牢。基层宣讲要解决好两个难题,一是以小见大的问题,如何通过鲜活的故事讲清楚大道理即党的理论和政策,对基层宣讲员来讲是一个挑战;二是宣讲员如何平衡本职工作与宣讲工作的问题,基层宣讲员都是兼职的,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处理好时间、精力的分配,对基层宣讲员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建伟教授用感谢、精彩、信心三个词对座谈会作了总结:“感谢佛山、肇庆两地宣传部门领导、宣讲员这么热的天来到我校参加座谈会;宣讲员代表作了精彩的发言,交流了做法和经验;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队对做好‘百千万工程’基层理论宣讲有了更大的信心、更强的动力。下一步,将同佛山、肇庆两地宣传部门和宣讲团队做好协调对接,做好宣讲主题和宣讲形式的选择,既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所长,又契合两地基层所需,努力做到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肇庆文明网 资料来源:肇庆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