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的伊春,微风阵阵,秋意渐浓。虽已临近暑期的尾声,但在养顺农家院的门口,依然停放了五六辆游客的车。在院里,73岁的刘养顺正拿着抹布收拾游客吃剩的餐桌,老伴杨秋娥和服务员忙着择菜,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刘养顺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退休工人,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溪水林场考察调研并走进刘养顺家,与刘养顺一家和街坊四邻围坐在小院里聊家常、话未来。牢记总书记“找到新的门路,让伊春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殷殷嘱托,在伊春市政府和林场的大力支持下,刘养顺和其他林区职工一起,闯出了新路子,迎来了好日子。
一家人的好日子
院门前的柏油路宽敞干净,小院门口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菜园里茄子豆角等蔬菜长势喜人,红砖绿叶衬托下的小院温馨又田园。这里是刘养顺的家,一处环境优美的农家乐小院。
九年前,刘养顺家是再普通不过的林业职工家庭,夫妻二人靠着为数不多的退休金,精打细算地维持着日常开销。作为“林二代”,刘养顺毕业后就成为了伐木工,几十年来,每天的工作不是挥着油锯走进密林伐木,就是开着轰隆隆的拖拉机往返于山路之间,几乎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片林子,也没想过生活还会有别的可能。
树木茂密、环境优美的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受访者供图
地处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城市,拥有400万公顷浩瀚林海,被誉为“中国林都”。作为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在几十年的森林开发历史中,伊春为国家提供木材2.7亿立方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伊春林区可采资源几近枯竭,这片林海一度面临“透支”风险。2014年4月1日起,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政策下来后,林场几百号工人都慌了神,不知道往后靠什么吃饭。”刘养顺说退休时每月只有400多元退休金,虽能在林子里捡些山货换零用钱补贴家用,但若想供孩子上学、给老人看病,或者让一家人过得宽裕、体面些,就真是难上加难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让刘养顺一家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充满了干劲。刘养顺和儿子刘同涛商量后,决定把自家的小院打造成农家乐。
创业伊始,一切都是艰难的。对于做了一辈子林业工人的刘养顺来说,伐木、开拖拉机很容易,但经营一家农家乐是自己从来都没想过的事情。在溪水林场的帮助下,刘养顺拿着凑出来的几万块钱,在狭小的院子里搭了个棚子,建了间小厨房,摆了10张桌子,在门口挂上手写的“养顺农家院”木牌,农家乐就正式开张了。开张之初,菜品也只有东北蘸酱菜、东北大拉皮、排骨炖豆角这些农村家常菜,刘养顺心里直打鼓,“这样能行吗?有人来吃饭吗?”
得益于伊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刘养顺的农家乐一开张,就吸引了不少来景区游玩的游客。2018年,在政府和溪水林场的帮助下,刘养顺利用房前庭院搭建起具有林区特色的木制餐厅,2019年,又进行了房屋翻新,扩盖了四间包间。如今的养顺农家院,不仅院里增设了80平方米的遮阳棚,餐桌从最开始的10桌增加到现在的18桌,小院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收入更是可观。“客人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十多桌,我还招了4名服务员,年收入也增加了十几万元,现在日子美着呢!”刘养顺笑着说。
刘养顺站在自家小院门口。姜丽 摄
一片林的新生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在溪水林场,端牢“生态碗”、吃上“旅游饭”的远不止刘养顺一家。
高振云是刘养顺的邻居,也是溪水林场的职工。1999年高振云退休后,为了增加收入,在家种起了木耳,每年销售额不到5000元。随着刘养顺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高振云在刘养顺的带动下也经营起了民宿。
“养顺大哥人特别好,不仅鼓励我们办民宿,他们家游客太多的时候,还把客人介绍到我家来。”高振云说现在自己家有4间民宿,旅游旺季的时候每天都住得满满的。如今,在刘养顺的示范带动下,溪水林场的农家乐和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2016的1家发展到如今的42家,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溪水民宿产业集群”,越来越多的林场退休职工吃上了“旅游饭”,找到了一条真正长久致富的新路子。
游客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里游玩。受访者供图
为了给林场职工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给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伊春市政府和伊春森工集团在溪水林场打造了休闲娱乐广场,配套建设LED大屏幕和健身器材,修建了宽阔的柏油路、宽敞的停车场,道路两边也安装了路灯,在“溪水农家院一条街”,统一风格的农家乐和民宿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实现了自来水入户,住宅卫生间旱改水覆盖到林场每户家庭,这些与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不仅全方位保障了游客的生活和休闲需求,也让林场群众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溪水林场,放眼望去,除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前来游玩的游客,各种采摘、蔬菜种植等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现在,溪水林场的职工群众一年四季都没有空闲,旅游旺季时迎接游客,做好各项服务保障,淡季的时候就在自家小院的菜地里种点菜,晒点山里的特色干货,维护林场环境,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方水土的新希望
在刘养顺和其他溪水林场职工群众的心里,如今的好日子靠的是绿水青山,也离不开党引领的好政策。看着自家门前昔日的林区小院变成了今天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不仅职工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精气神越来越足,整个林场也处处都是蓬勃发展的新景象。
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打造花海景观供游客游玩。受访者供图
“刘养顺带头在林场开农家乐,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生动实践。这些年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林场打造了绿色生态旅游产业集群,职工的钱袋子鼓了,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改变,林区面貌焕然一新。”伊春森工集团党群工作部负责人介绍道,近年来,溪水林场分公司深入践行“两山”发展理念,优化整合资源要素,以森林生态旅游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步伐,除了鼓励职工群众开办农家乐和民宿,还鼓励林场职工承包大棚,示范种植木耳、林下参、刺五加,培育轻基质红松苗,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如今的溪水林场,夏天是避暑胜地,冬季做冰雪旅游。曾经只能赋闲在家的季节,也被打造成“溪水冰雪欢乐节”,林海穿越、民俗体验、冰雪运动等种类繁多的旅游项目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越来越多的林场职工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思维蝶变,林场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20707元增长到2024年的46000元。
“作为林区人,这几年,林区不仅路越修越宽、环境越来越好,林场里还设立了职工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美丽庭院整治行动,制定场规民约,林场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越来越足。现在,我儿子在溪水林场分公司当护林员,保护着眼前这片森林,孙子也正在学习电脑,在网络上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推广我们的家乡。我相信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刘养顺指着餐桌上贴着的保护生态环境宣传单笑眯眯地说。
溪水林场的一排农家乐。强勇 摄
2018年,刘养顺光荣入党。站在自家的农家院门口,他指着繁华热闹的“溪水农家院一条街”自豪地说,如今林场已经打通溪水至机场的旅游通道,未来会有更多游客来林场旅游,眼前的绿水青山是财富,更是希望。(采访报道组: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