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龙城聚焦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龙城聚焦

伏天点兵 太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尖兵”训练现场见闻

发表时间:2024-08-02 10:50:00 来源:
  “砰砰砰砰……”随着扳机的扣动,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15米开外的六头旋转风车靶应声落地,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丝毫没有阻挡特警队员们的练兵热情。

  炎炎烈日,暑气蒸腾;厉兵秣马,正当时。在八一建军节到来前夕,记者走进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尖兵”训练现场,带你近距离感受夏季实战大练兵的“热辣滚烫”。

手枪射击训练

  “热”——地表温度超40℃

  从7月初开始,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尖兵”训练。

  翻越2.5米的人字板、低分贝开锁、越过滑索障碍……不要怀疑,这是手枪射击训练现场。不同于以往,贴近实战、形式新颖,是本次练兵的最大特点。

  “在各种复杂环境中进行实战训练,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命中率显著提升。”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突击队员赵嘉麟摸着被弹片划伤的额头说道。

  训练场上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注意视力回收,不要猛扣扳机。”曾荣获全国射击第二名、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突击大队副大队长刘岩反复强调技术细节,提醒每名队员需要注意的技术要领。

  “上周在训练中旧伤复发,但仅休息了一天,刘岩就返回训练场。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深深鼓舞着每一名参训队员。”特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张戈说。

  不同于手枪射击的近距离运动性,狙击训练更追求远距离的稳定性。

  “百步穿杨”是对狙击手最贴切的描述。盛夏时节,地表温度超过40℃,狙击手们屏息凝神,专注而沉着,汗水一滴滴流过他们的脸颊,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专注力,突然间目标出现,狙击手们扣动扳机,一击命中百米外的目标。

  临危不乱,以静制动,对于狙击手而言,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缺一不可。

  “除了进行基础的射击姿势训练、实弹射击训练外,由于狙击目标一般在百米开外,我们还要进行观察训练,锻炼自己在复杂环境中迅速发现目标的能力,同时根据当天的风速、温度、湿度的不同随时调整瞄准镜参数。”狙击训练组组长孙涛是从某武警部队转业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从军营迈进警营,从“橄榄绿”到“藏青蓝”,“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是他最好的诠释。

排爆训练

  “辣”——重达35公斤的排爆服

  高压状态下进行稳定的输出,排爆训练与狙击训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搜排爆是一个既特殊又高危的职业,是对体力、智力、耐力和毅力的综合比拼。”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李辉说。

  “滴、滴、滴……”倒计时结束前,排爆民警刘昌安全剪下了导线,结束了一天的训练。脱下排爆服,刘昌大喊一声“爽”。“别小看这件衣服,它重达35公斤,每次训练要连续穿着半个小时以上,一天要穿4次。”刘昌坦言,30多摄氏度的户外高温下,虽然衣服内置了通风设备,但每次训练都像是在蒸桑拿,中暑更是家常便饭。

  在汽车、高层建筑、地铁、商场等不同地点进行模拟训练,针对压发、拉发、松发、温控、遥控、声控、光感等多种爆炸方式进行模拟训练。“除了多种形式、不同种类的模拟训练,我们还需要进行稳定性训练、耐力训练。”特警支队六大队教导员李程军介绍,比如穿着排爆服捡豆子、穿针引线等等。

无人机训练

  “滚”——高速飞行的空中“F1”

  随着一阵阵呼啸声传来,天上高速飞转的无人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在无人机训练场,飞手们头戴FPV(第一人称视角)眼镜,看似在安静地进行穿梭机急速转弯、快速俯冲训练,实则在虚拟世界中,已经精准无误地操控无人机穿越了各个障碍,完成了既定目标。

  “穿越机作为四轴无人机的一种,具有体积小、速度快、操作难度大、模块化程度高等特点,其时速最快可达230公里每小时,被称为无人机中的‘F1’,能对目标进行侦测和精准打击,近年来,不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在公安特警反恐处置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外聘教练,省公安厅民警郭怀谦告诉记者。

  如果说固定翼无人机是“自动挡”驾驶,那么穿越机更像是“手动挡”,更考验飞手的操控能力。“除了实地训练,我们还自行研发了模拟训练器,搭建模拟演训场景,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训练效果。”特警支队无人机飞手杨广博说。

  自警航队伍组建以来,无人机已在全市多个重要抓捕任务和大型活动安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极限越障训练

  “烫”——锻造精兵劲旅

  如果说无人机训练显得“不动声色”,那么极限越障训练则更突显参训队员的“荷尔蒙”。

  结实的胸肌、硬朗的腹肌、宽阔的肩膀……仿佛在骄傲地诉说着本次练兵的成效。

  “每天我们都要进行基础体能训练、上下肢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团队协作训练以及越障训练。”极限越障训练组组长、特警支队突击队员郭小鹏说。

  10公里速跑、300个俯卧撑、300个引体向上、30个深蹲、60个卧推、2分钟静坐……为了练好每一个科目,所有队员每天都练到筋疲力尽,流血淤青更是家常便饭。

  公安特警作为维稳处突、反恐制暴的尖刀力量,是街面守控的第一道防线,一切艰苦的训练都将转化为守护社会安宁的不竭动能。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在“做专警种”上狠下功夫,深度剖析反恐处突、巡逻防控、单兵作战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坚持平战结合、战训结合、非战即训的原则,从高从难从严开展岗位大练兵,从突击、战术、射击、最小单元作战、无人机、搜排爆、警务技战术等多方面开展专项训练,不断提升动态环境下的应急处突能力,确保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太原晚报 杨沫)

伏天点兵 太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尖兵”训练现场见闻

发表时间:2024-08-02 10:49:47 来源:

  “砰砰砰砰……”随着扳机的扣动,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15米开外的六头旋转风车靶应声落地,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丝毫没有阻挡特警队员们的练兵热情。

  炎炎烈日,暑气蒸腾;厉兵秣马,正当时。在八一建军节到来前夕,记者走进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尖兵”训练现场,带你近距离感受夏季实战大练兵的“热辣滚烫”。

手枪射击训练

  “热”——地表温度超40℃

  从7月初开始,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尖兵”训练。

  翻越2.5米的人字板、低分贝开锁、越过滑索障碍……不要怀疑,这是手枪射击训练现场。不同于以往,贴近实战、形式新颖,是本次练兵的最大特点。

  “在各种复杂环境中进行实战训练,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命中率显著提升。”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突击队员赵嘉麟摸着被弹片划伤的额头说道。

  训练场上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注意视力回收,不要猛扣扳机。”曾荣获全国射击第二名、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突击大队副大队长刘岩反复强调技术细节,提醒每名队员需要注意的技术要领。

  “上周在训练中旧伤复发,但仅休息了一天,刘岩就返回训练场。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深深鼓舞着每一名参训队员。”特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张戈说。

  不同于手枪射击的近距离运动性,狙击训练更追求远距离的稳定性。

  “百步穿杨”是对狙击手最贴切的描述。盛夏时节,地表温度超过40℃,狙击手们屏息凝神,专注而沉着,汗水一滴滴流过他们的脸颊,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专注力,突然间目标出现,狙击手们扣动扳机,一击命中百米外的目标。

  临危不乱,以静制动,对于狙击手而言,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缺一不可。

  “除了进行基础的射击姿势训练、实弹射击训练外,由于狙击目标一般在百米开外,我们还要进行观察训练,锻炼自己在复杂环境中迅速发现目标的能力,同时根据当天的风速、温度、湿度的不同随时调整瞄准镜参数。”狙击训练组组长孙涛是从某武警部队转业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从军营迈进警营,从“橄榄绿”到“藏青蓝”,“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是他最好的诠释。

排爆训练

  “辣”——重达35公斤的排爆服

  高压状态下进行稳定的输出,排爆训练与狙击训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搜排爆是一个既特殊又高危的职业,是对体力、智力、耐力和毅力的综合比拼。”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李辉说。

  “滴、滴、滴……”倒计时结束前,排爆民警刘昌安全剪下了导线,结束了一天的训练。脱下排爆服,刘昌大喊一声“爽”。“别小看这件衣服,它重达35公斤,每次训练要连续穿着半个小时以上,一天要穿4次。”刘昌坦言,30多摄氏度的户外高温下,虽然衣服内置了通风设备,但每次训练都像是在蒸桑拿,中暑更是家常便饭。

  在汽车、高层建筑、地铁、商场等不同地点进行模拟训练,针对压发、拉发、松发、温控、遥控、声控、光感等多种爆炸方式进行模拟训练。“除了多种形式、不同种类的模拟训练,我们还需要进行稳定性训练、耐力训练。”特警支队六大队教导员李程军介绍,比如穿着排爆服捡豆子、穿针引线等等。

无人机训练

  “滚”——高速飞行的空中“F1”

  随着一阵阵呼啸声传来,天上高速飞转的无人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在无人机训练场,飞手们头戴FPV(第一人称视角)眼镜,看似在安静地进行穿梭机急速转弯、快速俯冲训练,实则在虚拟世界中,已经精准无误地操控无人机穿越了各个障碍,完成了既定目标。

  “穿越机作为四轴无人机的一种,具有体积小、速度快、操作难度大、模块化程度高等特点,其时速最快可达230公里每小时,被称为无人机中的‘F1’,能对目标进行侦测和精准打击,近年来,不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在公安特警反恐处置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外聘教练,省公安厅民警郭怀谦告诉记者。

  如果说固定翼无人机是“自动挡”驾驶,那么穿越机更像是“手动挡”,更考验飞手的操控能力。“除了实地训练,我们还自行研发了模拟训练器,搭建模拟演训场景,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训练效果。”特警支队无人机飞手杨广博说。

  自警航队伍组建以来,无人机已在全市多个重要抓捕任务和大型活动安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极限越障训练

  “烫”——锻造精兵劲旅

  如果说无人机训练显得“不动声色”,那么极限越障训练则更突显参训队员的“荷尔蒙”。

  结实的胸肌、硬朗的腹肌、宽阔的肩膀……仿佛在骄傲地诉说着本次练兵的成效。

  “每天我们都要进行基础体能训练、上下肢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团队协作训练以及越障训练。”极限越障训练组组长、特警支队突击队员郭小鹏说。

  10公里速跑、300个俯卧撑、300个引体向上、30个深蹲、60个卧推、2分钟静坐……为了练好每一个科目,所有队员每天都练到筋疲力尽,流血淤青更是家常便饭。

  公安特警作为维稳处突、反恐制暴的尖刀力量,是街面守控的第一道防线,一切艰苦的训练都将转化为守护社会安宁的不竭动能。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在“做专警种”上狠下功夫,深度剖析反恐处突、巡逻防控、单兵作战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坚持平战结合、战训结合、非战即训的原则,从高从难从严开展岗位大练兵,从突击、战术、射击、最小单元作战、无人机、搜排爆、警务技战术等多方面开展专项训练,不断提升动态环境下的应急处突能力,确保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太原晚报 杨沫)

太原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太原文明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

电话:0351-4223160 传真:0351-4223160 邮箱:tywmwglzx@163.com 地址:太原市新建路8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太原文明网©版权所有

太原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电活:0351-4223160

传真:0351-4223160

邮箱:tywmwglzx@163.com

地址:太原市新建路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