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秦地

当前位置:咸阳文明网首页 > 关于beplay  > 聚焦秦地 > 正文
咸阳:坚守为民初心 写好民生答卷

我市发展民政事业为民谋幸福工作扫描

发表时间:2024-08-27    来源:咸阳文明网

  7月23日,来到秦都区古渡街道古渡家园小区老年助餐点,打饭窗口内,食堂负责人朱建成一手持勺,一手稳端餐盘,伴随着他熟练而自然的打饭动作,一份套餐便出餐完毕。

  “这份套餐只要10元,家常菜经济实惠、味道可口。”年过八旬的社区居民张韬周说。

  “我们依托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推进老年助餐点建设。”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戴彦辉介绍,目前全市共建成运营老年助餐点142个。

  8月31日,在秦都区古渡街道毕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内,志愿者正在为老人打餐。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祯 摄(资料图)

  关爱老年人,让老人老有所养,是全市民政工作的一个真实写照。

  今年,咸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民政重点项目建设等多个领域,全力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社会救助更加完善,兜底保障坚实有力

  “多亏你们,帮我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照顾我就医治病,感谢政府及帮助过我的所有工作人员。”6月24日,在秦都馨安老人院,47岁的齐某笑得合不拢嘴。

  齐某是秦都区人,在外流浪10余年,由西安长安区救助管理站发现并送回。经核查,齐某目前无亲属、无住房、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且患有疾病,秦都区民政局将其送往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按程序将其纳入特困范围进行集中供养。

  这是咸阳市紧扣“兜牢底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一个缩影。

  咸阳市紧盯“在册对象”,延展“边缘对象”,全面推行上门办、及时办、快速办、异地办、帮忙办、简化程序办“六办共助”,新纳入救助保障范围12038人,清退不再符合保障条件3101人,发放救助资金4.5亿元,保障了13.43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拟定《关于推进西安—咸阳社会救助一体化实施方案》,推动8项保障标准与西安对标。

  着眼弱势兜牢底,深化“下基层、解民忧、暖民心”专项行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83911户,解决实际困难1398个,发放慰问资金616万元。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专项整治“回头看”行动,全市现有4902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00%签订委托照料护理协议。

  民政局会同人社局开展“就业援助月”“学技能、促发展,倡文明、树新风,感党恩、跟党走”等活动,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42场次,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715个,引导享受民政救助的困难群众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杜绝“养懒汉”。泰州市驻咸帮扶组动员爱心企业计划捐赠100万元(目前已捐赠40万元),专项用于北部四县困难群众“助学助困”。

  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儿童福利稳步推进

  6月6日,来到新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远远就听见活动区歌声阵阵,30余位老人在照护人员的引导下,举起双手,“打卡”健康操。

  这是新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日必做的内容,也是老人乐享晚年的一个缩影。

  “养老中心为60岁以上老人及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关怀等养老需求及助餐助洁、慢性病调养、文娱康养等多种专业服务。照护人员大多是‘90后’‘00后’,让老人在‘隔辈亲’的关怀照顾下更有亲近感和归属感。除了日常生活照料,还会根据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引导老人养成有益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主动预防、减缓衰老。”新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霍斌说。

  今年,咸阳市紧扣“关爱服务”,全力做好“一老一小”帮扶,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儿童健康成长。

  市委、市政府将“建设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革”列入全市“民生实事”,投入资金1327万元,建成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3个,占市级年度任务(25个)的52%,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359户,提前超额完成市级年度任务(1000户)。做好机构改革期间高龄补贴发放工作,1至6月底发放高龄补贴1.8亿元。

  图为秦都区渭滨街道锦华社区内,居民正在进行读书会活动。该社区具有文体活动、图书阅览、日间照料、社会组织孵化等功能。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田 摄(资料图)

  打响咸阳不老帮智慧养老品牌,设立老年用品及康复辅助器具展示租赁销售中心,开展个性化老年产品服务,助力银发经济发展。指导礼泉康养中心深化“医养结合”,打造“全托颐养、临时托管、日间照料、临终关怀”服务模式,为广大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慰藉、文体娱乐”为一体的一流健康养老服务。

  关爱儿童护成长。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7618名留守儿童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联合泰州市实施困境儿童“乐学书房”项目,投入资金26.4万元,为淳化县22名困境儿童建造独立学习生活空间。

  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民政项目建设

  今年,咸阳市坚持把高质量项目作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民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争取资金促项目,召开民政项目超长期国债申报会议,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秦都区老年养护院项目争取国债资金8740万元;旬邑县累计争取中省市资金3537万元,建成县殡仪馆、翠屏山公益性公墓等一批重点项目;乾县争取地方专项债1.49亿元用于县康养中心、城市公益性公墓等民政重点项目建设;淳化县整合县殡仪馆和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500万元、地方专项债4000万元。

  咸阳市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要求,全市民政系统抢时间、赶工期、优服务、解难题,掀起项目建设大干快干热潮。市委、市政府将建设25个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纳入全市民生实事,目前已建成13个。养老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539个,提供养老床位1.5万张。旬邑县殡仪馆计划今年10月投入使用,淳化县殡仪馆计划2025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了市养老服务中心、市生命beplay官网app 公园(市城市公益性公墓);市儿童福利院、市精神卫生福利院、市认知障碍症患者管护院项目完成选址,正在抓紧办理前期手续。

  民生无小事,聚力暖民心。咸阳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头,进一步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干好三季度、冲刺四季度、力保全年红,让民生事业成为这座城市最真切、最生动、最温暖的印记。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森

责任编辑:宋 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