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寿县针对农村地区党员居住分散、组织集中学习难、学习形式单一等实际,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效确保了农村地区所有党员“不掉队”“不漏学”。
紧扣“新”字,强载体、拓渠道。抓好“送学上门”,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定期为流动党员派送党史小常识、口袋小手册、宣传活页等,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办好“党史课堂”,组织驻村党员利用农闲时间,集中观看红色电影,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影响广、感悟深。用好“远程教育”“党建公众号”,打造“互联网+”学习模式,积极探索网络授课,建立党员学习微信群,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氛围。
突出“效”字,接地气、入人心。以“专题课”为切入点,组建老战士、老党员宣讲志愿服务队,走进乡村社区,打造“流动课堂”,结合自身经历、鲜活案例增强党史说服力。以“主动讲”为突破点,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主人翁意识,通过党史讲座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谈心得、说感想、话体会,让党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现场学”为落脚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深入挖掘、利用红色beplay官网app 资源,让农村党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汲取前进力量。
聚焦“实”字,解难事、聚合力。坚持系统思维,树牢为民宗旨,既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契机,与“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把党史知识原汁原味送到党员干部耳边,又面向发展需求、基层需求、群众需求,组织各行各业及时为农村党员群众送去强农惠农政策、生产生活物资以及种养管培技术等,促使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升温。鼓励农村党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田间地头、矛盾困难一线,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竭尽全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咸阳日报 赵晓雷 普娟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