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旬邑县紧扣“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核心目标,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总抓手,聚力攻坚“八场硬仗”,聚焦关键领域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弱项持续突破,以全局视野谋篇布局,以实干担当狠抓落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收获新成果。
严守底线防线,织密返贫保障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创新推行“建账、对账、交账”闭环管理机制,构建起县镇村三级纵向贯通、行业部门横向联动、驻村帮扶深度参与的责任落实体系。通过“面上广宣传、点上细研判、线上强比对、线下靠支部”的立体化监测模式,为3200户脱贫户发放产业扶持资金1422万元,撬动小额信贷781户2974万元,全方位助力群众稳定发展产业。投入2025年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9630万元,精准实施4大类114个项目,为防返贫筑牢根基。全市北片区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旬邑召开,“旬邑经验”为区域协作发展提供有力借鉴。
夯实粮食根基,端牢农业“金饭碗”。制定春玉米高产栽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方案及《抗旱保粮技术指导意见》,整合农业防灾减灾资金123.15万元,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和玉米抗旱保苗全保障。全县春播总面积27.07万亩,建成春玉米增密度单产提升千亩展示田9900亩、百亩示范田300亩。健全良种“宣传—试验—示范—推广”全链条模式,玉米优新品种种植面积超16万亩,小麦良种覆盖5.0万亩,油菜、大豆、马铃薯等小作物基本实现优新品种全覆盖,为粮食增产筑牢品种根基。
做强特色产业,激活发展新动能。聚焦“土特产”文章,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主线,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投入6330.172万元财政衔接资金,实施产业类项目79个,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全县生猪存栏26.31万头,禽存栏250万羽,牛存栏3915头,羊存栏3.4万只,生猪出栏21万头,肉产量1.91万吨,禽蛋产量1.32万吨,畜牧业规模持续壮大。温氏饲料厂顺利投产,黄马甲千万羽蛋鸡养殖示范基地镇头养殖场引进蛋鸡100万羽,产业集群效应初显。总投资3930万元的陕西省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续建方案获批,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同时,完成专业合作社备案6家、家庭农场认定31家,固定资产投资达5070万元,争资引项1.5亿元,全省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在旬邑召开,产业发展成果获广泛认可。
建设和美乡村,擦亮宜居新底色。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出台《旬邑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方案》,开展“七大行动”,推动农村“三堆六乱”彻底清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高效运转、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提升、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完善。加快6个省级示范村创建,提质升级2024年度7个省级示范村。累计清理生活垃圾965.5吨、水塘83口、村内沟渠581公里,处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06吨,完成改厕320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级服务平台推广成效显著,20个村庄(社区)获助力金24万元,全县平台活跃村庄数位列全国第13、省市第1,基层治理效能持续增强。
深化集成改革,释放内生驱动力。印发《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等4项规范性文件,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查,17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平台内账簿建立和财务系统初始化,录入凭证4046份、资产卡片5320份、合同1693份,管理更趋规范。实施相对薄弱村提升行动,投入1400万元中央专项资金,推进20个强化村级党组织功能、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为乡村发展注入改革活力。(咸阳日报 刘亚妮 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