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聆听尖木措的故事
他的手,因常年捡拾垃圾而变形,无法伸展。
他的心,因心系草原精灵而动情,愈发坚定。
冬日清晨,青海湖边零下20度的气温。住在青海湖畔的尖木措又开始了他一天的“日常”——捡拾青海湖边的垃圾,这一“日常”他已坚持了26年。
1月6日,尖木措在青海湖边捡拾垃圾。潘彬彬 摄
尖木措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达玉村的一位牧民。1996年,他便开始无偿捡拾青海湖边的垃圾,并关注和保护青海湖畔的草原精灵普氏原羚。2008年,尖木措被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聘为协管员;2020年,尖木措成为青海湖首批牧民巡护队的一员。
海晏县甘子河乡位于青海湖北岸,因甘子河而得名,境内草场丰美富饶,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
栖息在海晏县甘子河乡境内的普氏原羚。潘彬彬 摄
坚守,只为见到梦中的草原
26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尖木措的生态保护之路虽然艰辛,但对他来说却意义非凡。这一切,源于他小时候听奶奶说过的一段话。
“我听奶奶说,很早以前青海湖边野生动物很多,牧草茂盛,草能长到马肚子那么高,成群的普氏原羚和牧民家的羊群混在一起悠闲地吃草。”经历了草场退化阶段的尖木措,从未见过的奶奶口中的草原,这“草原”便成了他向往的梦中草原。
1月6日,尖木措通过望远镜观测普氏原羚。潘彬彬 摄
1996年,22岁的尖木措暗暗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见到梦中的草原,他的生态保护之路就此展开。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