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气温骤降。进入12月中旬,冬期气温断崖式下降至我区历史新低,若施工混凝土工程预防措施不到位,将给工程质量带来极大隐患。为消除冻害,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立即行动,检查冬期施工方案,深入项目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对发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并提出“四控制四措施”,切实将防冻各项工作细化到每个环节,为工程“添衣加暖”,以“动”防“冻”,真正做到控制到位、措施到位,增强工程“御寒保温”能力,确保我区工程顺利过冬。
四控制
一抓方案控制。指导企业编制切实可行的冬期专项施工方案,做到方案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凡没有冬施方案或不具备冬施保障措施的,禁止进行冬期施工。
二抓材料控制。一是采用50℃热水。二是采用优质的防冻泵送减水剂。三是水泥、矿粉、粉煤灰、粗、细骨料置于大棚保温。四是混凝土搅拌前应对搅拌机进行保温,减少材料热量损失,搅拌时间比常温搅拌时间延长30~60s,确保了混凝土出机温度不低于15℃。
三是抓运输控制。对混凝土罐进行保温,合理安排行车路线,加快运输速度,降低热量损失,确保混凝土出罐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四是抓施工控制。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筋、模板上的冰雪、霜冻、污垢清理干净,在一天气温中较高时间段进行浇筑,罐车进场后,做到快铺料、快振捣、快抹平,并及时覆盖。
四措施
一是抓保温措施。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项目保温方法,采用蓄热法、综合蓄热法、暖棚法等,根据确定的保温方法备足塑料薄膜、塑料布、棉毡、保暖被、热风机等防冻保温物资和设备。
二是抓测温措施。施工单位根据冬期专项施工方案,测温项目配备测温枪、测温仪、温度计,对顶板、墙柱、筏板等现浇结构构件进行测温。明确测温人员、测温位置、测温频次,认真做好入模温度、室外气温、环境温度、混凝土内实际温度、表面温度的测量工作,准确反映混凝土里表温差,以便采取有效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冻。
三是抓拆模措施。在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且冷却到5℃后进行模板拆除,对墙、板等薄壁结构构件,推迟拆模时间。做到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20℃。
四是抓强度措施。施工单位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明确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值,增加同条件试块留置数量,监测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拆模强度,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通讯员 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