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聚焦> 要闻
弘扬教育家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表时间:2024-08-28
来源:金山网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我们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什么是教育家精神?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beplay官网app 人的弘道追求。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概述具体、明晰、丰富,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人民教师首先要胸怀“国之大者”,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心系国家民族”是教育家们身上共同闪耀的光辉,铸就了他们独具魅力的人格吸引力。正所谓“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具有影响学生进而影响国家民族的未来的能力。“三尺讲台系国运,一支粉笔写春秋。”教师只有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厚植教育报国信仰底色,才能用最炽热、最真挚的情感力量感染学生;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引导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就更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道德的示范引领既是为人师表的必然坚守,也是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重要前提。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以“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作为修身立德、传道解惑的标准。他的言传身教,影响并成就了颜回、子贡等一大批优秀弟子。李保国将毕生精力投入贫困山区的科技富民事业中,用生命点滴书写了太行山“新愚公”的动人华章。张桂梅用瘦弱的身躯架设起山区女孩走向美好未来的桥梁,彰显了最美教师的时代风采。周义朋扎根新疆戈壁荒滩十余载建成首个微生物地浸采铀基地,践行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庄严承诺。广大教师要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践中不断淬炼敬业奉献的道德情操,以质朴的人格魅力更好影响学生、引领学生。

  教育家者,大国良师也。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勤学笃行是知行合一的重要体现,也是广大教师群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应当秉持的职业精神。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引路人,广大教师不仅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好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培育,更应当在做人、治学上为学生作出表率,成为勤学善思、笃行不怠的终身学习者。新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认知、情绪、环境等深刻改变着教学研究的走向。广大教师要开阔视野,保持对各领域新事物旺盛的敏感度、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力,积极将新技能迁移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如此方能与时俱进,培育引领未来的时代新人。教育也是一项日日新、月月新的工程,广大教师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常思常新,才能努力成长为引领教育改革的教育家型教师。

  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好、使用好引领学生成长发展的广大教师群体,持续有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陈慧)

版权所有 2006-2024 镇江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电子邮件:zjwmban@163.com 联系电话:0511-80826037
苏ICP备06050782号 网站开发维护:镇江金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