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慰问奋战在防汛一线的新闻工作者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胡俊卿  时间:2024-07-21

  7月20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剑到崔家营航电枢纽、襄州区双沟镇郭庄村、襄州区二中群众安置点及高新区刘集大桥段等地,详细了解当前我市防汛和宣传工作情况,慰问奋战在防汛一线的新闻工作者。

  清晨云雾初开,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团队正在崔家营航电枢纽捕捉洪水汹涌出闸的画面。陈剑走到蓄水闸前,与记者们亲切交流,对前线记者坚守岗位,冒风雨战高温,始终坚守一线,扎实做好防汛宣传报道表示肯定。陈剑指出,各媒体平台通过现场直播和全媒体实时展示,生动地展现了襄阳上下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壮丽篇章,深刻诠释了“英雄、大爱、顽强”的襄阳精神。陈剑要求,市融媒体中心要继续发扬“宣传铁军”作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发挥主流舆论阵地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平台优势,聚焦群众关切,反映人民心声,要深入报道党和政府靠前指挥、部署救灾的有力举措,积极宣传各地群众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面貌,以丰富的镜头和细腻的笔触,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以深入一线的宣传工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地生根打下基础。

  在襄州区郭庄村,陈剑一行慰问了在此采访的湖北日报襄阳分社的记者们,感谢中省各媒体对襄阳防汛救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随后走进当地村民家中,实地查看灾后环境恢复情况。陈剑强调,当地要科学调配救灾物资,做好灾后消杀、水电维护,为群众健康负责,保障群众生活。

  300多名受灾群众于洪峰过境前转移到襄州区二中临时安置,陈剑一行来到襄州区二中群众安置点,询问了解安置点群众生活状况,慰问了坚守一线的襄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们。陈剑叮嘱当地,相比群众对防汛工作的支持,基层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到位,帮助群众早回家园、开展生产。

  在高新区刘集大桥段,陈剑一行来到董坡水文站现场查看水位、流量,了解三次洪峰过后的河流安全情况,慰问了高新区新闻中心的采编团队。陈剑充分肯定专业力量在防汛救灾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全市各媒体加强水利、防汛等专业知识的科普与宣传,及时发布防汛预警等重要信息,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7月19日20时

  唐河洪峰顺利通过襄阳市

  安全汇入汉江

    襄阳如何迎战近50年最强洪峰

  来看24小时现场直击

  ▼

  这是一场

  惊心动魄的大考

  7月19日,受上游河南来水影响

  襄阳唐河迎来了

  自1975年8月以来的最大洪峰

  水位急速上涨

  董坡水文站监测最高流量

  每秒6178立方米

  襄州区程河镇、朱集镇、双沟镇告急

  这是一次

  风雨同舟的守护

  广大干部群众枕戈待旦、冲锋在前

  战斗在抗洪一线

  汗水浸透他们的衣背

  泥巴裹满他们的裤腿

  此刻,保卫家园是他们最坚贞的信念

  众志成城,人在堤在!

  襄阳紧急转移群众4200余人

  全部妥善安置

  19日20:00时

  唐河近50年最强洪峰顺利过境襄阳

  安全汇入汉江

 01

指挥部里的灯光

  18日晚上11时

  襄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灯火通明

  7位市领导坐镇

  市县两级30余名干部坐在一起

  共商调度

  “上游水量超出预期,综合研判,

  预计唐河水位将比昨天最高水位

  上涨1.5米。”

  此时,离洪峰进入襄阳还有6个多小时

  “所有防汛工作按这个标准进行,

  宁可信其大,

  也不能把风险留给群众。”

  大家看着防汛地图

  对沿河村庄面临的风险

  一个个研判

  党员干部在不在一线

  群众转移了多少,隐患排查了多少

  明口封堵了多少,抢险队伍到位了没有

  物质储备够不够……

  襄阳市委主要负责人的视频电话

  直接打给了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

  查看干部在岗在位情况

  叮嘱防汛重点

  市、县、乡、村一体

  层层压实责任

  群众应转尽转,不落一人

  明口险段全部封堵加固,不漏一个

  河堤分段包保,巡查一米不少

  抢抓黄金窗口期

  一道道命令从指挥部发出

  数万名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

  确保不决堤、不垮坝、不死人

02

  村庄里的争分夺秒

  18日晚上8时

  双沟镇刘大湾村进村路口

  4艘冲锋舟奔波在百余米宽的积水中

  将村民接出

  这条路连通了

  刘大湾、肖庄、周李庄三个村

  道路被淹,襄州区迅速调集力量

  2个多小时后

  三村村民全部转移完毕

  “双沟镇没有大堤,

  应对洪峰重心是转移。”

  根据指挥部的要求

  襄州区领导下沉、各单位支援

  双沟镇干部全员上岗

  挨家挨户转移群众

  晚上11时,双沟镇郝营村

  襄州区、双沟镇和村里的十多名干部

  打着手电筒,来到村民郝学昌家

  经过半小时劝说

  郝学昌一家转移到安置点

  “这是最后一户,

  全村280人全部转移。”

  三天未眠的村支书郝华清

  此刻终于松了口气

  深夜,寂静的村庄

  照射出一缕缕微弱的光

  截至19日零时,双沟镇转移群众3517人

  与洪水赛跑,分秒必争

  18日晚上7时,朱集镇寇集村三组

  2台挖机、2台铲车、6台三轮车

  开足马力“赶路”

  将装好的沙袋快速运往河边

  堤坝北边,筑起了一条

  长约25米、高近3米的“沙袋墙”

  “从下午1点多开始,

  160余人接力奋战堵明口,

  力保村庄无恙。”

  朱集镇党委副书记高源说

  程河镇发现了7处明口

  干部和群众连续作业10个小时

  抢在19日零时前

  将所有明口全部封堵

 03

  大堤上的不眠夜

  19日凌晨1点

  唐河朱集镇宋王营段河堤上

  手电筒的灯光星星点点

  河堤上

  两辆农用车满载砂石等抢险物资

  车旁堆满了已装好的沙袋

  挖掘机也已经就位

  每隔十余米

  就有一位手持铁锹防汛人员

  河堤下

  刘正明、张楠、王国生三人

  拿着竹竿、手电,一字排开

  遇到厚厚的杂草,就用竹竿将其扒开

  细致地查看每一处 

  宋王营村支书宋少兵介绍

  唐河宋王营段共有3.3公里

  镇村干部、民兵、群众一共200余人巡堤

  三人一组,定点定人

  每40分站巡逻一次

  查看水位情况、是否出现渗水等险情

  提上空气湿热,灯前蚊虫飞舞

  “河堤外就是自己的家,

  我们必须要守住。”

  宋王营村五组村民周长记说

  “水位又涨了一点,再加层沙袋。”

  19日凌晨2点

  程河镇程河社区的一处明口

  离水位仅20公分

  30多位村民顾不上劳累

  迅速装沙加固

  严防死守,一刻不松懈

  在朱集镇、程河镇的大堤上

  5000多人通宵巡河值守

  同时,襄阳还加强统筹协调

  根据统一调度

  汉江崔家营枢纽

  18日晚上开闸泄洪

  有效缓解防洪压力

  握指成拳

  共护洪峰平稳过境

  洪水洗礼后的襄阳城

  愈发坚韧挺拔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未标题-2.jpg
  • 未标题-1.jpg
  • 1212.jpg
  • 未标题-1.jpg
  • 文明校园.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