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学坝村:生态毓秀景光新
时间:2024-12-11    来源:黄平文明网    
  2024年以来,黄平县学坝村以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为抓手,因地制宜,依托区位优势,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带动产业发展,又以产业富民促进美丽乡村的发展,真正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相得益彰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资源禀赋 做足绿色文章
  学坝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崭露头角。2021年,学坝村被列为黔东南州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之一,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
  为了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学坝村积极申请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用于庭院美化、污水管道及配套设施建设、串户及串组路改造、规划改善民房等项目。经过一番努力,如今的学坝村,黑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门前繁花似锦,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学坝村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2023年,学坝村积极谋划,在村落的鱼塘里种植30亩荷花观赏园。荷花竞相绽放,吸引了近万游客前来赏花游玩,为学坝村乡村旅游聚集了大量人气。
学坝村荷花园。陈孝新 摄
  除了荷花,学坝村的葡萄园也别具特色。目前,学坝村的葡萄基地有30多亩,年产值达70万元。葡萄园品种丰富多样,有夏黑、阳光玫瑰、美人指等二十几种,主要销往黄平、凯里、贵阳周边。为了创新业态,学坝村将葡萄园种植与休闲观光相结合,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实现了“春季赏花、玩水,秋季采摘,冬赏美食”的“四季新玩法”。
 
  工人在学坝村葡萄园采摘葡萄(张龙 摄)
  “我家的土地流转做葡萄园,我在葡萄园务工,每年还能增收几万元。”学坝村村民的话语,生动地展现了葡萄园产业给村民带来的实惠。如今,“学坝葡萄”不仅成为了消费者的“开心果”,乡村振兴的“甜蜜果”,更是学坝果农的“致富果”。
  此外,学坝村还发展了草莓园基地、西瓜基地、莲藕基地、蔬菜基地等一批具有经济beplay官网app 特色的乡村产业。在种植大户杨瑞鹏的带动下,学坝村黑皮冬瓜种植从20亩增长到120亩,实现亩产9000 公斤,年产值达170余万元。学坝村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做足绿色文章,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农旅融合 打造特色品牌
  学坝村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旅融合的新路径,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除了水上乐园,学坝村还充分利用自身的农业资源,发展采摘体验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一边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一边亲手采摘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享受乡村生活的乐趣。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镇、村两级充分利用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对种养产业进行提升和转型,坚持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多元发展,盘活原有资源资产。
  同时,学坝村还积极发展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地道的农家美食。“十里人家”“好家苑”等农家乐就是其中的代表,游客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菜肴,感受浓郁的乡村风情。 
  学坝村通过将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以荷花观赏园、水上乐园、葡萄采摘园、农家乐为主的 2 公里乡村旅游闭环路线,形成了“自主经营”“合作经营”“租赁经营”“参股经营”四种模式,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如今,学坝村的乡村旅游品牌已经逐渐打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生态宜居 内外兼修美乡村
  学坝村在追求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设,实现乡村的内外兼修。
  2024年以来,学坝村以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为抓手,因地制宜,依托区位优势,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带动产业发展,又以产业富民促进美丽乡村的发展,真正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相得益彰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现在屋前屋后搞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墙都是白花花的,住起来让人觉得很舒服。”学坝村村民李先贵对于村里现在的环境感到十分满意。学坝村通过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扮靓了“面子”。村庄的道路整洁干净,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绿化景观随处可见。同时,学坝村注重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维护村庄的美丽环境。
  在产业发展方面,学坝村注重绿色发展理念,推广有机农业种植,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村里的大棚有机蔬菜基地,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学坝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采取“党建+产业”组织方式,聚集各项优势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一村多产业”的发展格局,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助农又增收。同时,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步迈向生态宜居村庄美、产业兴旺生活美、乡村振兴建设美的目标。(杨正海)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
  1. 上一篇:望谟县新屯村:乡村振兴展新颜 幸福生活入画来
  2. 下一篇:兴义市白河村:耕读传世育新人 乡村振兴展新颜
责任编辑:罗靖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