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川区金川路街道金建里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庭,用十二载的岁月沉淀,将良好家风镌刻在生活的点滴之中。58岁的王玲与儿媳李萍相处的融洽和谐,勾勒出 “婆媳亲,全家和”的温馨画卷,成为邻里间传颂的佳话,也为良好家风写下生动的注脚。
“我的儿媳妇啊,比闺女还贴心!我生病时跑前跑后不说,连换洗的衣物都给我洗得干干净净。”王玲说起儿媳妇李萍,眼角眉梢都是笑。自从2013年,李萍嫁入这个家庭,婆婆王玲便亲昵地称呼她为“我的娃”,这份温暖让李萍迅速融入了新家。
李萍作为社区工作者,经常忙得脚不沾地,老两口主动揽下了接送孙女、照顾孙子、操持三餐的重任。“她上班累,回来吃口热饭就行,碗我来洗。”王玲说得轻描淡写,却藏着对儿媳的心疼。
王玲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那次骑电动车摔倒住院,当时,李萍正在河西堡,接到消息后,她直奔医院,为婆婆买衣裤、洗内衣,和小姑子轮流陪护。“当时我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她一点不嫌弃,就像亲闺女一样。”王玲红了眼眶,“哪有儿媳妇给婆婆洗内裤的?可她就这么自然地做了。”
李萍对婆婆也是满眼感激:“我生二胎恰逢大年三十,一家人陪我在医院里过了年,回家坐月子时突发高烧,婆婆给我请了中医上门,公公守在厨房熬药。当时,我父母都回了老家不在身边,老两口就这么守着我,那种踏实感,比药还暖人心。”
婆媳相处十几年,难免有磕磕绊绊。但在这家人眼里,矛盾“不过夜”,婆媳二人坦诚相待,从不藏着掖着。“娃,刚才妈语气不太好,你别往心里去。”“没事!”微信里的寥寥数语,便能消解隔阂。连家里人都打趣:“你们俩处得比闺蜜还好,我们连劝架的机会都没有!”
王玲从不端婆婆的架子,李萍也把婆婆当作亲妈。逢年过节,李萍给婆婆挑选礼物时很是用心:“妈跳舞接触的人多,衣服要穿得漂亮。”前段时间,王玲带领舞蹈队在2025年宁远堡镇“成绩突出劳动者·优秀创业者”事迹展播暨文艺汇演活动中斩获三等奖。另一边,李萍也在备考社工证,两人一个在舞台上发光,一个在社区里奉献,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成为了彼此生活中的坚实后盾。
客厅中央,王玲的十字绣“八骏图”格外醒目,八匹骏马奔腾向前,正如这个家庭用爱与包容铺就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书架上,李萍的社工考试资料、女儿的课本整齐摆放,小儿子在阳台上玩玩具,一家人各忙各的,满是温馨。
“家风就是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王玲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活法,我也不用一些老一辈的观点去要求他们。”从灶台边的烟火温情,到微信里的暖心对话,再到社区里的文明新风,王玲和李萍的故事,也是金川区良好家风在家庭中的生动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