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不是退守,青春筑梦祖国
今年2月,郫都区长乐村“产业村长”王莉通过媒体的报道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西南交大土木工程毕业,一直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因为对农业的热爱和理想,2023年5月,80后新农人王莉选择回到家乡长乐村。从公路设计师到农业职业经理人,王莉来了一场“大跨界”,她用汗水与才华,浇灌出长乐村农业新的生机。
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课题,广袤的中华大地,是无数青年梦想扎根的沃土,是无数人民奋斗汇成的画卷。一个个生动的返乡故事,展现的是一颗颗乡村与青年“双向奔赴”的赤子之心。投身乡村振兴浪潮中的“95后”驻村选调生仇梁,用双脚丈量星月村的每一寸土地,深入调研走访民生问题,链接资源为村里铺好“出行路”;作为成都选调生的一员,熊健豪积极响应毕业生赴基层就业的号召,扎根净因寺村,策划助农直播打开特产销路,帮助村民走出经济困境,为村发展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收入提高了、生活变好了,这些可见可感的变化离不开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力量。新农人们为乡村带来“新农具”,在变革中擦亮乡村振兴文明底色。以科技点亮乡村,推动校地联动,开展数字建设,文明乡风乘着时代的快车,拂过阡陌,拂过人民的心头。成都,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敏锐地捕捉到了智慧农业的巨大潜力。推动“三农”智能化改革,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乡村和美,大有可为,众多返乡青年怀揣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的乡愁情怀,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赋能乡村振兴,服务回报家乡,这有利于自我价值的感知与实现。从白衣天使到工艺传承人,90后的肖瑶是家乡首批返乡的创业竹编艺人。在肖瑶看来,曾经,选择回到家乡是责任,如今,竹编是展示家乡beplay官网app 的媒介,更是她实现梦想的阶梯。人生的路有千万条,大胆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坚定地为之付出,就是无愧青春。
过去,人们离开家乡,是为了远离一眼看到结局的生活,希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可能。现在,返乡同样为有志青年提供了开拓未知的可能与大展身手的舞台,无数的新农人在乡野的土地上“闯出名堂”。无论在何时,对任何人来说,“归乡”都不会是一个轻松的决定。但只要奋斗不息,在田野乡村间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青春之花终将绽放。(郫都评论员 孟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