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减负要“落地有声”
近期,为解决教育的痛点难点,成都市出台教育“减负十条”,其涵盖严禁家长批改作业、不得要求上传视频、中小学和幼儿园不得要求或变相要求家长轮流到校参加安全“护学岗等规定,切实回应了群众的呼声和社会关切。
教育减负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近几十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尤其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三令五申要求对中小学课业进行减负,并出台了很多配套政策。但不少地方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变相增加学生负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说到底,教育减负之痛,是学生升学压力与素质教育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博弈。破解这个老大难问题,必须要把政策规定切实落到实处并持续发力推进。成都出台“减负十条”,非常及时且非常必要,给教育减负持续加码,把减负进行到底。
教育减负落到实处,功夫在平时。减负的核心内容就是作业的减量,而减量就意味着练习次数的减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样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绩。因此,减负的重要前提一定要保质,即平时的教学要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如果各学校都能确保优秀的师资,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势必大大提高,仅仅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相应学习。同时,学校要给老师们减负,减少不必要的打卡以及与教育无关的活动,行政事务交给专业的人去打理,切实让教师回归教育。
教育减负起到效果,需持之以恒。减负之所以久治不愈、久拖不决、久攻不下,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战斗到底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各单位各部门要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做好常态化管理。学校要落实到位,上级部门要督促到位,教育部门和社会要监督到位,盯紧每一个环节,细化每一个任务,压实每一种责任,不可有松懈的念头,慎终如始一以贯之,切莫让中小学生的教育负担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谁家或亲戚里还没有个学生呢?可以说,教育连着千家万户,是国之大计,我们绝对不可掉以轻心。因此,要正确认识减和提质的关系,做到:真减负落地有声、强落实抓铁有痕、善始终久久为功。(都江堰评论员 杜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