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8000多个日夜,24小时“在线”
服务15个社区近10万名客户
累计开展抢修和上门服务10万余次
接听求助电话15万余次
7任队长和42名队员接力传承
用一件件平凡小事
履行“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承诺
他们,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电力110”
日前,中央宣传部授予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简称“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时代楷模”称号。
8月的一天,顶着35℃的高温,吴昊和队员们轻车熟路地走进成都玉林西路的一个个老旧院落,同小区内乘凉的老人们一边家长里短地聊天,一边仔细检查起用电设备和线路安全。“眼下正是夏季用电高峰,更应保障好他们用电安全。”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简称“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现任队长吴昊笑着说。
这只是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的日常——平凡,甚至有点琐碎,但他们却坚持了22年。
△服务队队员对成都高新区玉林片区电网进行巡视。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代表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
中央宣传部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中强调,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是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有力彰显了中央企业顶梁柱的使命担当,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精神风貌。
8000个日夜,点亮万家灯火
“你好,我家突然停电了,能不能帮忙看下?”今年春节期间,正在值班的服务队队员罗宇接到一通急切的报修电话:谢大爷在和家人准备晚饭时,家中突然停电。此前服务队了解到,谢大爷日常需使用呼吸机。罗宇和队友即刻出发,经排查,发现是新添置的取暖器导致用电负荷增大,空气开关烧坏引发停电。换上新的空气开关,谢大爷家重新恢复了温暖明亮。
△服务队队员对玉林西路一处院落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的线路设备进行检查。
在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的办公地点,有一张地图,上面标注有社区帮扶老人的信息,“名单每年都会有更新,现在上面有101人的信息。”吴昊说,除了用电安全的保障外,服务队还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他们坚持善小而为、善小常为,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2年来,队员们为听力不好的老人安装会振动闪光的“爱心闪灯门铃”,为视力不好的老人装“电表放大镜”,为独居老人定制“一键通连心桥”热线……在帮扶过程中,队员们与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的老人甚至把家里的钥匙交给队员保管。
△服务队队员向武侯区玉林老年公寓的老人们送上手提小夜灯。
如今,“帮扶地图”已从纸质版升级到更为详尽、便捷的电子版,上面清楚标标注辖区每一位受助老人的姓名、年龄、住址、身体情况等信息。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为民服务的同心圆越画越大——现在,这张地图已从纸质版升级至电子版,22年来,服务队得帮扶对象也从增加至100余位,累计开展电力抢修和上门服务10万余次,接听求助电话15万余次,让老百姓从电网事业发展中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架起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践行初心使命,服务温暖人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支队伍引领一个群体。在履行电力抢修职责的同时,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还推行社企共建“三层结对”,坚持开展用电咨询、业务办理、需求收集等便民服务。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今年学雷锋月期间,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员走进小区院落,帮助拆除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废弃的充电设备,并对一些老旧院落集中充电点进行智能化改造,统一安装智能扫码充电装置,最大限度避免线路绝缘老化和过充引发的电气火灾隐患。
7月13日,作为文明先锋代表,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走进“文明集市·我们的文明市场”之“文明月月行·文明先锋进市场”主题活动现场,为群众开展安全用电科普,并贴心地为老人与未成年人发放了不用版本的安全用电手册。
△ 服务队走进“文明集市·我们的文明市场”开展安全用电宣传
“有求必应,呼之即来。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中国共产党员为民谋幸福的使命和初心。”在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珍藏的一封感谢信中,一名82岁的独居老人白婆婆这样写道。
22年来,他们热心投身志愿服务,义务培训社区、乡村、高原电工,结合实际开展多形式宣讲,带动形成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4900多支,队员近11万人,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科技赋能,守护更加智能
面对未来,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步履不停。他们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水平。
在8月27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未来之夜”网络互动引导活动中,吴昊作为“中国精读”代表受邀参会。“我们平日里给阿公阿婆换开关、灯泡等,独居老人一直是我们关心的。我们联合国网四川电科院共同研发了一套新的智慧系统,通过电表数据分析用电行为,如异常就会直接报警。”吴昊表示,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抢修效率,更为独居老人的安全增添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 服务队队员为玉林横街22号院老房子改造楼道照明。
22年来,他们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百佳志愿服务组织等多项荣誉。他们已不仅仅是电力的守护者,更是百姓心中的温暖灯塔。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秉承初心使命,用爱与责任守护着万家灯火。
以凡人善举,传文明之力
一座城市最美好的风景是人。在成都,像他们这样的“守护者”还有很多:开设暖心仓库,免费提供“暖心餐”的“谭米线”,在湍急河流中砸车救人的平凡英雄们;矢志科研治病救人的赵倩楠;坚持“教书必育人”的张生文以及让古籍修复大放光彩的彭克……这座城市的大事小情总会带着正能量温暖人心。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无数的平凡英雄,成就了不平凡的城市,无数的凡人微光,照耀了美丽蓉城!人民和城市,一定是相互成就,也一定是双向奔赴。
截至目前,成都市推选出刘传建、吴永秀、刘源、谭东等4名全国道德模范,35名四川省道德模范,115名中国好人、1350余名成都好人,1400余件平凡之善温情故事。凡人微光凝聚文明光芒,成都以平均5天一个温暖故事的频率,润物无声地释放“成都式善意”。
△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刘源(左)陪老人尝试新安装的多功能门铃。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一个个身份不同、经历各异的“守护者”们,用点滴行动与执着坚守,累积起整个社会的价值高度,让爱岗敬业、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氛围愈发浓厚,让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让善行义举蔚然成风……这,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最美成都底色。(成都文明网综合 陈丹 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