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要求极高的学科,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思维的体操”。作为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小学紫金杯优秀班主任,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数学教师、王选创新实验班班主任魏烁多年来深耕课堂,以创新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思维融入学生学习日常,让学生爱学、乐学、善学。
数形结合、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在魏烁的数学课堂,她不仅会细致讲解数学知识要点等“干货”,还会不时通过各种图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公式。同时,她还采取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找到更简便的解题方法。
魏烁的教学方式与她的课题研究密不可分。她曾参与多项国家级、市级课题研究,并将这些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近几年,数学学科的考核侧重于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也更注重学生的整体思维品质。”魏烁表示,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她发现,数学探究和可视化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她把二者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活动和任务,让学生一同参与课题研究、解决数学问题。
“心中有图,才能更快速、准确地做题、解题。”魏烁认为,充分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但数学的本质特征往往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难以充分理解和体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更需要的是将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可视化、直观化,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便于学生快速理解。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魏烁都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任务的驱动下,亲身参与、切实观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从只会做题,到逐渐会解决问题,再到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我希望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沟通能力、合作意识、自我认知、责任担当等各方面品质。”魏烁说。
在魏烁的引导下,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成了课堂一景,很多看似与数学没有联系的生活小事都被学生们不断发现、提出,再使用数学的工具建模、分析,进而解决。有一次正值冬季,一名学生提出教室内温度不均匀的问题,魏烁就引导学生们开展数学建模,从暖气的空间分布、水流量等方面进行设计调整,进而提升室内的舒适度,让学生们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魏烁的课堂氛围自由灵动、充满探索,同样,她布置的作业也不拘一格。假期里,魏烁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比如,学生可以在“解析几何”“导数”“创新题”中自由选择一个内容,完成相应要求的任务即可。有时候,她还经常留“写作文”的作业,比如以“构造函数那些事儿”“函数零点那些事儿”“运算那些事儿”为题,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与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八十中学王选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可以说是朝阳区优秀学子的代表,作为班主任,如何发现更多孩子的学习潜质,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是魏烁一直思考的问题。魏烁认为,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只有优秀的集体才能成就更多优秀的个人。在班内,魏烁引导学生重视集体,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互帮互助。她还随时关注学生动态,与学生和家长保持积极沟通。正如八十中学高三毕业生赵可涵所说,“是魏老师一次次的鼓励、肯定和对我的信任,让我重塑自信、不断攀登,最终成就梦想,考取了理想的高等学府。”
“与孩子们的沟通,其实是心与心的交流。我希望可以发现更多孩子的闪光点,温暖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成为不光是会学习的人。”作为高三班主任,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实现梦想,即将前往国内“顶流”高校继续深造,魏烁欣慰又自豪。“但其实,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我相信,孩子们只要努力拼搏,就会离梦想越来越近,终将成为让我们的祖国走的‘更加坚实’‘更有力量’‘更见神采’‘更显底气’的一份子。”魏烁说道。(朝阳报)
主办单位:北京市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电子邮箱:chywmb@163.com 联系电话:86-010-65099772 ICP 备案号:京ICP备 0603349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