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安徽省文明办

主办

歙县定潭村:村景美如画 乡贤引新风

安徽文明网 2023-11-13 14:4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深秋时节,走进安徽歙县深渡镇定潭村,白墙黛瓦的徽式民宅高低错落,金黄灿烂的菊花清香四溢,淡雅悠然的乡村图景正印证了陶渊明的千古名句。

  定潭村全景。

  近年来,定潭村通过“党建+微网格”,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微网格治理工作,着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农业经济,通过“乡贤+”的模式,鼓励和引导乡贤支持和反哺家乡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好村景扮靓山水画廊

  全国文明村定潭村村景。

  定潭村位于千岛湖源流昌源河畔,地处新安江山水画廊、昌溪古村落、阳产土楼及北岸景区等4个风景区交汇点。“昌源河流进新安江,两岸风光秀美,村里还有著名的新安国医博物馆,吸引了不少游客。”定潭村村党总支书记张永峰说。

  走进定潭村,村净、景美、人和。白墙黛瓦的beplay官网app 墙上,刚劲有力的毛笔字诉说着古老村落的beplay官网app 底蕴,一些游客正在拍照打卡。村民张兆德表示,这里人居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不仅住得舒适,更觉得在游客面前有“面子”。

  定潭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村里正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治理新体系,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张永峰介绍。该村把党建工作延伸到网格治理的微单元,扎实推进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动员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村内河道、沟渠整治行动,清除村内生活垃圾。特别一提的是,村里建设了定潭生态美·信用好超市,村民可凭积分数额在“积分超市”换取牙膏、牙刷、米、面、油、电风扇等一些必备物资,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治理乡村的积极性。

  好“丰”景铺就致富路

  如果说乡村美为村民带来了“面子”上的荣誉,那么产业旺则让百姓得到了“里子”上的实惠。定潭是茶菊之乡,每年秋季,金灿灿的菊花竞相开放,阵阵菊香沁人心脾。当地村民笑称,这一片美丽的菊花海为他们带来了实打实的收入。

  定潭村菊花产业为乡村发展带来无限希望。

  定潭村大力发展黄山贡菊产业,村集体成立“歙县定潭有农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42户群众共35.09亩土地入股,完成了金丝皇菊、贡菊的种植。

  这些年,村里不仅盘活了闲置的老茶厂,建造了396平方米的菊花烘房,还装备了专业的烘干设备,实现种、管、采、烘一条龙。2022年,定潭菊花烘房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余元。

  菊花种植基地内,村民在采摘洁白的黄山贡菊。(资料图)

  如今,菊花产业不仅为农户增加了就业机会、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使得定潭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乡贤+”绽放文明之花

  “龙王尖群山翠绿,昌河水碧波荡漾,千只孔雀齐开屏,杜鹃花开迎朝阳;张一帖,悬壶济世美名扬……”这首定潭村的村歌《定潭,人间天堂》已被村民传唱数年。

  新安国医博物馆外景。

  张永峰介绍,定潭村历史悠久,乡贤辈出,歌曲内提到的新安世医家族“张一帖”就是众人皆知的乡贤代表,其家族至今已传承17代。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家训家风传承引导下,他的历代传人都医德高尚,妙手仁心。家族第14代传人张舜华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其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第15代传人李梃在定潭筹资兴建新安国医博物馆。该馆收藏了张氏一脉400多年来的医学心得和家训家规,向世人展示着新安世医“张一帖”的灿烂历史。

  乡贤理事会不定期在世德堂开展活动,此外,一些乡风文明活动也常在这里举办。

  近年来,定潭村借助“乡贤beplay官网app ”助推美好乡村建设:设立乡贤beplay官网app 研究中心,相继完成《定潭志》的编纂,修建乡贤beplay官网app 展示长廊、定潭村村规民约牌,为明清以来的乡贤名人编史立传24人。同时,积极联系全国各地的乡贤名人及其后裔,让他们找到心灵归属,支持村庄建设。如今,村内的新安国医博物馆、义举榜等,都是定潭村历史beplay官网app 的物证。

  此外,定潭村还定期组织开展“晒家书传家风”“讲家训倡新风”“好公婆”“好媳妇”“好子女”等评选活动,提升村民“精气神”。

  行走在定潭村,诗意活力的乡村新貌愈加清晰。“未来,定潭村将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努力把‘文明指数’转化为居民‘幸福指数’,绘就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张永峰说。(记者 明靓 陈欣然)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

网站首页 beplay体育太假了 宣传动态 部务公开 处室信息 权威发布 纪检监察 图片聚焦 专题专页 暖 新 闻

文明实践 文明创建 道德建设 身边好人 文明风尚 文明传真 未成年人 志愿服务 公益广告 曝 光 台

安徽文明网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 正文

歙县定潭村:村景美如画 乡贤引新风

2023-11-13 14:42  安徽文明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深秋时节,走进安徽歙县深渡镇定潭村,白墙黛瓦的徽式民宅高低错落,金黄灿烂的菊花清香四溢,淡雅悠然的乡村图景正印证了陶渊明的千古名句。

  定潭村全景。

  近年来,定潭村通过“党建+微网格”,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微网格治理工作,着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农业经济,通过“乡贤+”的模式,鼓励和引导乡贤支持和反哺家乡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好村景扮靓山水画廊

  全国文明村定潭村村景。

  定潭村位于千岛湖源流昌源河畔,地处新安江山水画廊、昌溪古村落、阳产土楼及北岸景区等4个风景区交汇点。“昌源河流进新安江,两岸风光秀美,村里还有著名的新安国医博物馆,吸引了不少游客。”定潭村村党总支书记张永峰说。

  走进定潭村,村净、景美、人和。白墙黛瓦的beplay官网app 墙上,刚劲有力的毛笔字诉说着古老村落的beplay官网app 底蕴,一些游客正在拍照打卡。村民张兆德表示,这里人居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不仅住得舒适,更觉得在游客面前有“面子”。

  定潭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村里正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治理新体系,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张永峰介绍。该村把党建工作延伸到网格治理的微单元,扎实推进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动员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村内河道、沟渠整治行动,清除村内生活垃圾。特别一提的是,村里建设了定潭生态美·信用好超市,村民可凭积分数额在“积分超市”换取牙膏、牙刷、米、面、油、电风扇等一些必备物资,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治理乡村的积极性。

  好“丰”景铺就致富路

  如果说乡村美为村民带来了“面子”上的荣誉,那么产业旺则让百姓得到了“里子”上的实惠。定潭是茶菊之乡,每年秋季,金灿灿的菊花竞相开放,阵阵菊香沁人心脾。当地村民笑称,这一片美丽的菊花海为他们带来了实打实的收入。

  定潭村菊花产业为乡村发展带来无限希望。

  定潭村大力发展黄山贡菊产业,村集体成立“歙县定潭有农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42户群众共35.09亩土地入股,完成了金丝皇菊、贡菊的种植。

  这些年,村里不仅盘活了闲置的老茶厂,建造了396平方米的菊花烘房,还装备了专业的烘干设备,实现种、管、采、烘一条龙。2022年,定潭菊花烘房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余元。

  菊花种植基地内,村民在采摘洁白的黄山贡菊。(资料图)

  如今,菊花产业不仅为农户增加了就业机会、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使得定潭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乡贤+”绽放文明之花

  “龙王尖群山翠绿,昌河水碧波荡漾,千只孔雀齐开屏,杜鹃花开迎朝阳;张一帖,悬壶济世美名扬……”这首定潭村的村歌《定潭,人间天堂》已被村民传唱数年。

  新安国医博物馆外景。

  张永峰介绍,定潭村历史悠久,乡贤辈出,歌曲内提到的新安世医家族“张一帖”就是众人皆知的乡贤代表,其家族至今已传承17代。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家训家风传承引导下,他的历代传人都医德高尚,妙手仁心。家族第14代传人张舜华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其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第15代传人李梃在定潭筹资兴建新安国医博物馆。该馆收藏了张氏一脉400多年来的医学心得和家训家规,向世人展示着新安世医“张一帖”的灿烂历史。

  乡贤理事会不定期在世德堂开展活动,此外,一些乡风文明活动也常在这里举办。

  近年来,定潭村借助“乡贤beplay官网app ”助推美好乡村建设:设立乡贤beplay官网app 研究中心,相继完成《定潭志》的编纂,修建乡贤beplay官网app 展示长廊、定潭村村规民约牌,为明清以来的乡贤名人编史立传24人。同时,积极联系全国各地的乡贤名人及其后裔,让他们找到心灵归属,支持村庄建设。如今,村内的新安国医博物馆、义举榜等,都是定潭村历史beplay官网app 的物证。

  此外,定潭村还定期组织开展“晒家书传家风”“讲家训倡新风”“好公婆”“好媳妇”“好子女”等评选活动,提升村民“精气神”。

  行走在定潭村,诗意活力的乡村新貌愈加清晰。“未来,定潭村将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努力把‘文明指数’转化为居民‘幸福指数’,绘就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张永峰说。(记者 明靓 陈欣然)

责任编辑:王寅颖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安徽省文明办 主办 安徽新媒体集团 承办 安徽文明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1-62609782  联系邮箱:ahwmw@qq.com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