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传承戏曲经典 弘扬传统beplay官网app
怀宁县素有“京黄故里、戏曲圣地”的美誉,又有“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之说。近年来,怀宁县以建设国家级戏曲beplay官网app 特色小镇为载体,以打造“中国戏曲beplay官网app 的创作创新基地、戏曲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戏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戏曲艺术的评奖颁奖基地”为核心,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戏曲艺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石牌镇四度获评“中国民间beplay官网app 艺术之乡(黄梅戏)”,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省级特色旅游名镇。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重塑千年古镇水乡戏韵
石牌镇锚定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戏曲综合体目标定位,以“诗意漫生活、戏曲达沃斯”为主题,规划建设总投资14.29亿元的徽班博物馆、戏曲朝圣中心、京黄大剧院等重点项目14个、规划范围2.18平方公里,目前已基本竣工项目7个,完成投资8.4亿元。石牌镇坚持“维护中保护、保护中开发”,重点做好古街和民宅的恢复改造,完成核心区石牌老街建筑立面改造,最大限度保留老街肌理与原有风貌。以特色小镇建设带动古镇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加强麻塘湖生态环境护育,重点开发庆洲河两岸用地,先后实施3条道路道排工程,完成新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整合镇区边角地建成便民停车场19个、新增车位1300个,启动3个农贸市场的维修改造建设,将石牌大农贸市场打造成特色街区。
加大保护传承力度,打造戏曲beplay官网app 多元IP
怀宁县成立怀(腔)黄(梅戏)研究会,加强地方戏曲的调查研究工作,共吸纳会员100余人。近年来,该县组织专家赴湖北、杭州等地区探索怀腔蔓延区域及成长足迹,并在县内开展田野调查活动,设立怀腔起源、形成、剧目等研究课题近20个,目前已完成研究课题10个,搜集戏曲beplay官网app 资料600部(套),整理怀腔曲谱19本,编印《戏乡新声》《怀腔音乐集成》等刊物,怀腔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正在组织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同时,建成戏曲小镇客厅、徽班博物馆临展馆等载体,展陈盔帽、戏服、木剑、令牌、黄花梨二胡等各类戏曲表演代表性道具300余件,并充分利用AI、VR/AR、3D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领观众沉浸式领略黄梅戏的发展渊源、传播轨迹、名家风范等。怀宁县积极融入“大黄山”旅游圈和九华山、庐山、天柱山组成的旅游黄金带,辐射带动石牌镇及周边beplay官网app 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年均吸引戏迷爱好者、游客超10万人次。该县积极打造戏曲beplay官网app 产业园,目前已培育戏服、盔帽制作及相关特色产品生产、销售企业近20家,年营业收入5000余万元;同时,成立戏曲票友协会、梨园爱好者协会等相关协会组织3个,吸引各地戏曲爱好者注册会员5000余人。先后举办怀宁·石牌首届全国戏曲票友节、“戏曲之乡·怀宁”全国名家名票群英会等活动,连续七年举办“京黄故里 石牌戏会”,累计邀请京剧、徽剧、越剧、庐剧等剧种名家名票来怀交流2000余人次,“京黄故里 石牌戏会”入选安徽省公共beplay官网app 服务品牌。
推动实施“一唱两走”,不断延伸beplay官网app 触角
石牌镇在公园、广场开辟戏曲票友表演场地100余处,设立乡村大舞台132个,为群众唱戏提供便利的场所、舞台。采取剧团专业演员与民间演员“结对子”、专业院团与民间剧团组建“互助组”等模式,加速民营剧团、民间演员成长;发挥怀宁籍以及在怀工作过的黄新德、潘启才等老一辈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传帮带”作用,帮助年轻演员提升专业表演技能,初步构建起以专业院团为“主力军”、以民营剧团为“生力军”、以民间票友为“预备役”的黄梅戏人才梯队。怀宁县鼓励、支持县内剧团参加各类专业巡演、交流活动,每年开展巡回演出80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送戏进万村”“送戏进校园”等活动,确保黄梅戏演出“一村一场”“一校一场”全覆盖。2023越城怀宁beplay官网app 走亲文艺演出活动,受央视邀请参加戏曲频道《一鸣惊人》节目录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独秀山下的女人》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戏剧奖,获“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黄梅戏《挑山女人》登上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檀志扬)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