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安徽省文明办

主办

合肥市周宏伟:扎根基层二十八年 积劳成积倒在工作一线

安徽文明网 2022-08-01 09:42

   周宏伟,男,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长丰县朱巷镇党委副书记。在“战疫”和“维稳”工作期间,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塞,于2022年3月23日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9岁。日前,合肥市委追授周宏伟同志“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市总工会追授周宏伟同志为“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共长丰县委号召广大干群向周宏伟同志学习。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疫情防控,给原本忙碌的乡镇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3月23日上午,正在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的周宏伟,突然感到胸闷,心口绞痛。见他神情不对,镇党委书记何章俊让他去医院看看。散会后,周宏伟到镇卫生院做了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医生建议他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可周宏伟想着上午还有约谈拆迁积案的企业项目负责人,又回到了办公室。“哪有时间去医院?现在疫情防控,一个人得当几个人用,再说,我这身体好着呢!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太疲劳了。”面对医生、同事的劝说周宏伟这样回答。

  “我们说了一会话,他接到电话,要他去接访中心去处理事情,我就回工地了。没想到不到半个小时,他就倒下了。”项目负责人聂广明哽咽着,半天说不出话来。“平日里他把民工的生命健康看得那么重要,却没把自己的健康当回事。”

  “我每天都要看到你,200号民工每天都要查黄码,做核酸检测,你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聂广明说这是近期周宏伟对他说得最多的话。每天不分上下班去工地上查巡,问核酸有没有做,有没有黄码,200多人时时牵动着他的心,“他在工地上开了两次疫情防控会,反复强调要确保民工的生命健康安全。”

  “他就是太累了!这段时间都没有好好休息过!”耿岗村党支部书记耿晓说。他太累了,他以超负荷的工作给了很多人生命安全的保障,唯独错过了他自己。

  为民解难为党分忧

  基层工作难点多,矛盾多,任务艰巨,而周宏伟一干就是27年,从未向组织提出过离开基层工作岗位。

  他在工作日记中写道:“好在基层工作做了20多年,我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他案头上放着的工作笔记中,除了记录当天的工作事务,还用红笔在后面写下一两句励志警句,“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处境绝望的人。”“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多分担一点!同志们做不了的,我来做!”

  信访工作往往牵涉的都是群众切身利益,且都是陈年旧账。“没有周书记,我们至今都不可能得到安置。”朱巷东路老拆迁户耿广红说。“周书记照群众的心声做事,给我们带来了实惠,让我们信服!”

  “我本来以为我家的事,我到死都看不到了,没想到周书记来帮我们解决了,我们还准备做面锦旗送给他呢!”82岁的拆迁户谢元凤当时因为拆迁的位置与条件不对等,一直没有谈好,周宏伟在拆迁户与开发商之间来回跑反复协商,仅这1户他就跑了5趟。只短短几个月,他就彻底解决了18户16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专业扎实勇于担当

  周宏伟常说:“抓工程质量怎么抓?什么都不懂,抓什么?党政干部除了学好党的政治理论,还要学点专业知识。”

  2021年6月15日下午,有群众反应,黄花山坝埂护栏工程在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周宏伟十分重视,当即放下手头工作,带着相关工作人员赶到施工现场。他说:“这项工程是消除安全隐患工程,是老百姓的民心工程,决不能以次充好做不合格的工程来糊弄群众,更不能让群众来戳我们的脊梁骨,骂我们政府不作为!”

  “记得周书记第一次到我们应急办来,就问应急办有没有大锤,当时问得大家都不解,周书记解释说:‘以后去项目现场就把大锤带上,只要有不合格的,就立即把它锤掉!’”镇应急办主任葛晓童说。

  2022年3月29日,一条好消息让所有朱巷镇干部泪目:合肥市第一批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竞争性选拔6个建设试点,朱巷镇名列其中。

  朱巷镇党委书记何章俊深情地说:“这是宏伟同志生前与我们一起谋划申报的项目,凝结着他专业的努力与辛勤的付出!”

  周宏伟倒在工作岗位的噩耗传到他曾工作过的吴山镇后,全镇上下无不痛惜万分。这是他工作、生活了26年的地方。在2019年至2021年,吴山镇征兵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县先进单位,周宏伟获得了2020年全市征兵工作先进个人。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

首页 beplay体育太假了 部务公开 处室动态 市县传真 权威发布 纪检监察 图片聚焦 暖 新 闻 深度评论

要闻 文明实践 道德建设 文明创建 文明风尚 身边好人 未成年人 志愿服务 曝 光 台 专题专页

安徽文明网首页 » 江淮暖新闻 » 安徽好人 » 正文

合肥市周宏伟:扎根基层二十八年 积劳成积倒在工作一线

2022-08-01 09:42  安徽文明网

   周宏伟,男,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长丰县朱巷镇党委副书记。在“战疫”和“维稳”工作期间,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塞,于2022年3月23日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9岁。日前,合肥市委追授周宏伟同志“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市总工会追授周宏伟同志为“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共长丰县委号召广大干群向周宏伟同志学习。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疫情防控,给原本忙碌的乡镇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3月23日上午,正在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的周宏伟,突然感到胸闷,心口绞痛。见他神情不对,镇党委书记何章俊让他去医院看看。散会后,周宏伟到镇卫生院做了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医生建议他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可周宏伟想着上午还有约谈拆迁积案的企业项目负责人,又回到了办公室。“哪有时间去医院?现在疫情防控,一个人得当几个人用,再说,我这身体好着呢!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太疲劳了。”面对医生、同事的劝说周宏伟这样回答。

  “我们说了一会话,他接到电话,要他去接访中心去处理事情,我就回工地了。没想到不到半个小时,他就倒下了。”项目负责人聂广明哽咽着,半天说不出话来。“平日里他把民工的生命健康看得那么重要,却没把自己的健康当回事。”

  “我每天都要看到你,200号民工每天都要查黄码,做核酸检测,你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聂广明说这是近期周宏伟对他说得最多的话。每天不分上下班去工地上查巡,问核酸有没有做,有没有黄码,200多人时时牵动着他的心,“他在工地上开了两次疫情防控会,反复强调要确保民工的生命健康安全。”

  “他就是太累了!这段时间都没有好好休息过!”耿岗村党支部书记耿晓说。他太累了,他以超负荷的工作给了很多人生命安全的保障,唯独错过了他自己。

  为民解难为党分忧

  基层工作难点多,矛盾多,任务艰巨,而周宏伟一干就是27年,从未向组织提出过离开基层工作岗位。

  他在工作日记中写道:“好在基层工作做了20多年,我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他案头上放着的工作笔记中,除了记录当天的工作事务,还用红笔在后面写下一两句励志警句,“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处境绝望的人。”“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多分担一点!同志们做不了的,我来做!”

  信访工作往往牵涉的都是群众切身利益,且都是陈年旧账。“没有周书记,我们至今都不可能得到安置。”朱巷东路老拆迁户耿广红说。“周书记照群众的心声做事,给我们带来了实惠,让我们信服!”

  “我本来以为我家的事,我到死都看不到了,没想到周书记来帮我们解决了,我们还准备做面锦旗送给他呢!”82岁的拆迁户谢元凤当时因为拆迁的位置与条件不对等,一直没有谈好,周宏伟在拆迁户与开发商之间来回跑反复协商,仅这1户他就跑了5趟。只短短几个月,他就彻底解决了18户16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专业扎实勇于担当

  周宏伟常说:“抓工程质量怎么抓?什么都不懂,抓什么?党政干部除了学好党的政治理论,还要学点专业知识。”

  2021年6月15日下午,有群众反应,黄花山坝埂护栏工程在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周宏伟十分重视,当即放下手头工作,带着相关工作人员赶到施工现场。他说:“这项工程是消除安全隐患工程,是老百姓的民心工程,决不能以次充好做不合格的工程来糊弄群众,更不能让群众来戳我们的脊梁骨,骂我们政府不作为!”

  “记得周书记第一次到我们应急办来,就问应急办有没有大锤,当时问得大家都不解,周书记解释说:‘以后去项目现场就把大锤带上,只要有不合格的,就立即把它锤掉!’”镇应急办主任葛晓童说。

  2022年3月29日,一条好消息让所有朱巷镇干部泪目:合肥市第一批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竞争性选拔6个建设试点,朱巷镇名列其中。

  朱巷镇党委书记何章俊深情地说:“这是宏伟同志生前与我们一起谋划申报的项目,凝结着他专业的努力与辛勤的付出!”

  周宏伟倒在工作岗位的噩耗传到他曾工作过的吴山镇后,全镇上下无不痛惜万分。这是他工作、生活了26年的地方。在2019年至2021年,吴山镇征兵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县先进单位,周宏伟获得了2020年全市征兵工作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王寅颖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安徽省文明办 主办 安徽新媒体集团 承办 安徽文明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1-62609782  联系邮箱:ahwmw@qq.com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